你知道, 为什么“土豪” 容易变“土”吗?
关于土豪这个词语最近比较流行。有的时候很容易被人们具体的指向:矿老板、煤老板一类的群体。有的时候,人们也把通过短期的努力就爆发,变成很有钱的人,也叫做土豪。 至于什么类型的人才算土豪,这个概念不是我想探讨的。我关注的问题是:土豪为什么容易 ----- “土”,或许这个问题更具有讨论价值。 那么首先,我们先对“土”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吧。 我觉得“土”就是改革开放以前,我们村里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农,正在村口激烈的争论:第一次到过我们乡里的卡车,一天要吃多少粮食的问题。他们凭借自己“丰富的务农经验” 和 “德高望重的老族长身份”,论述着自己独到的见解。边上的年轻人津津有味的听着,也是频频点头。只有外来的卡车司机,为了顾及老者们的颜面,虽然觉得他们的话题很滑稽,也得严严的摁住内心的笑。 其实,“土豪”之所以“土”,某种意义上是被动形成的。 比如一个人变得很有钱,他“赚钱的智慧”一定有过人之处的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因为大家关注这个人拥有的财力,他身边一定围着不少的朋友或合作伙伴,少不了对其“阿谀奉承”。反正一句话:人一有钱,身边少不了说好话的人。 一个人,听好话听多了,就会容易盲目的自信。 平日里的恭维总不会是:你好有钱呀!你好有钱啊!你好好好有钱啊!这么赤裸裸的殷勤。 可能而通常的恭维方式是这样的: 李总,你这个鞋子和围巾搭配得不错,看不出你还是很有艺术眼光的人,什么东西被你搭配到身上,味道就出来了。能告诉我哪里有卖吗? - - - 李总,你这首诗不错,很有气势---而且还很押韵 - - - 是什么事让你有了这样的灵感呢? 哎呀,没有想到李总您对玉石也这么有研究呀,果然是君子爱玉 - - - - 哦原来是这样子,还是李总有眼光 - -**&……%% 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人,以前我去过这里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。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呀 - - - 我们那兔崽子,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,李总对孩子教育的问题,您得给我们传授经验呀 - - - - - - - - - 在这样的“社交恭维惯性”之下,很多“有钱”“有权”的人,慢慢就“真的”‘以为自己’:很有眼光、很有讲究、很有品位、-----好像他做什么,都会被人崇拜。自信心就会无限的扩大:开始从“赚钱的自信”,扩大到“审美的自信”、“教育孩子的自信”、“文学诗歌的自信”、“各种专业领域的自信”----他慢慢觉得自己好像,无所不能。 所以, 我们会看到有些领导,喜欢到一些明明自己一无所知的、很专业的领域,夸夸奇谈、瞎指挥------ 我们会看到有些有钱的人,明明艺术简史都没有读过,就跟你大谈文学艺术 和 他们遨游世界之后对世界文化艺术的深奥理解 - - - - - 就这样,他们一旦走出自己的“既定恭维圈子”之外,发表看法的时候,很容易就被“恭维圈外”的人当做小丑。 被人笑话,谓之“土豪”!! 换言之: 一个有财力,同时又有很深的人文修为的人,一定是一个很有自知的人。他不会在自己的“恭维圈子里”迷失自我。 一个有权势的人,懂得谦卑。就会明白向人民大众集思广益,唯才是举的意义。他也永远不会在“专业领域”瞎指挥的。 最后: 我的“财豪”、“权豪”朋友们,大家一定要警惕!千万不要被自己的“恭维圈”惯坏了自己,失去了原本应有的“判断力”,让自己变得很“土”。 ---------------- 阿鲁 2016 01 17 长沙
题外: 所以一代帝王,能够礼贤下士,就会被传颂千古。 可见,礼贤下士多么的难以做到。
首先,他一定是一个有自知的人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所以我想说:土豪,我们交个朋友吧??
人生的可悲是:“不豪”也很“土”。 自己很穷,还看不起“土豪”的人。
|